齐鲁在线5月10日讯 提起抓娃娃机游戏,多数市民并不陌生,城区各大商场里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。5月9日,记者采访发现,该行业迅速发展,深受年轻人和孩子的喜欢,可是参与过该游戏的玩家很少能抓到毛绒娃娃。有业内人士表示,并不是玩家不会抓,而是抓取概率已事先设定。另外,经营者并不公布抓取概率,玩家对此比较反感。律师表示,消费者有知情权,经营者应该公开抓取概率。 抓娃娃机火爆,一元一次玩着玩着就花多了 9日,记者采访发现,抓娃娃机在各大型商场、游戏厅甚至街头覆盖广泛,深受年轻人和儿童的青睐。“抓娃娃机出现在我市四五年时间了,去年发展比较快。”泰华城内一名抓娃娃机的经营者坦言,因为操作简单,基本不需要专人看管,回本快,每年增加的数量较多。 在奎文门东侧的商业街旁边,摆放着六台崭新的抓娃娃机,以及一台自助兑换硬币的机器,现场没有工作人员看守。记者看到,机器里面的各种毛绒玩具,引来不少年轻人试试手气。 家住奎文区佳利秀水小区的孟女士和男朋友经常去泰华城逛街,发现多个地方都设有抓娃娃机,繁忙的时候还要排队。“我特别喜欢里面的毛绒玩具,如果能花上一元钱,抓到一个毛绒玩具的话,那就赚大了。”孟女士抱着侥幸心理,逐渐被“抓娃娃”吸引。 “第一次玩的时候,我连续投了10枚硬币,一个也没抓到。”孟女士说,每次抓娃娃的铁爪下落后,要么直接抓不到毛绒娃娃就升上来,要么眼见毛绒娃娃即将被抓出来,可铁爪升到一半后又松开了。“感觉玩一次才一元,价格比较便宜,可总抓不到娃娃,就想继续玩,玩着玩着就多花钱了。” 当天上午9时许,记者在奎文门附近商业街看到,十几名年轻人围在抓娃娃机前,每次从投硬币到游戏结束,前后不过几秒钟。虽然大多数人没有抓到毛绒娃娃,但他们依然乐此不疲,连续玩了几轮,最终只有一人抓到了一个毛绒娃娃。 其中门道多多,经营四五个月就能收回成本 屡次尝试都抓不住毛绒娃娃,不少玩家嫌自己手气太差,也有的玩家发出疑问,为什么铁爪总让人感觉无力?记者采访了解到,抓娃娃靠的不是技术,而是“运气”,毛绒娃娃被抓住的概率以及铁爪的力度已经被经营者提前设置。 曾在城区某商场经营过“抓娃娃机”的张先生表示,看似简单的抓娃娃游戏,里面的门道却很多,不过在业内以及经常玩这种游戏的人中,已经不是秘密。 “首先,铁爪的力度大小可以调整,毛绒娃娃的大小也要适度,小了难以被铁爪碰到,不会引起玩家的兴趣,如果太大,就很容易被抓起来,经营者就赚不到钱。”张先生说,在机器投放之前,经营者一般先要自己进行试用。 张先生告诉记者,厂家一般都帮着调试抓娃娃的概率,比如根据经营者和实际需求,设置15次、20次抓取一个毛绒娃娃。另外,这种游戏一般分为抓起娃娃和输送娃娃两个过程,经营者都可以进行设置,只要任何一个过程中毛绒娃娃掉落,游戏就算结束。“抓取的概率也不能太低,否则就没人玩了。”张先生说,投一枚硬币就可以玩一次,好玩不贵,因而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和孩子,这也是抓娃娃机不断增多的原因。 看似单次游戏价格低,但对于经营者来说,一天下来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。张先生算了一笔账,现在很多抓娃娃机都是从南方厂家运过来的,每台的费用在3000元到8000元之间,一般经营四五个月就能回本。不过,机器不停地运行,后期维修率也比较高。 张先生表示,现在很多人已经知道抓取概率是提前设好的,而且没有人看管,有些玩家会投假币,甚至还带着磁铁干扰机器的操作。 “主要是后期找人维修成本较高,在零件坏了的情况下,还要从厂家那里购买。”张先生说,他2015年购进了4台抓娃娃机,由于经验不足,并没有赚到钱,最后因为机器经常出故障,不得不终止经营。 ◎律师说法 玩家有概率知情权 记者采访发现,城区大多数抓娃娃机上都有操作说明,甚至有的经营者为了吸引消费者,还设置了扫描二维码免费抓取的优惠。不过,抓娃娃机上唯独没有“抓取概率”的说明。市民在参与这种游戏的时候,无法知晓抓取概率。 山东王杨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王建华表示,按相关规定,消费者在消费时,有对商品属性的知情权。市民参与抓娃娃游戏,属于一种消费,理应有对游戏规则和抓取概率的知情权。 ◎新闻延伸 抓娃娃机前世今生 抓娃娃机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欧洲。当时的工匠利用齿轮机械驱动制作了小型挖铲装置,成为可供孩子操作的糖果贩卖机。后来运营商发现,如果把机器里的奖品换成钱币就成了赌博设备,“爪形抓奖机”被大范围用于赌博,但在1951年遭到法律明令禁止。 上世纪50年代后半期,这种爪形抓奖机从欧洲流向了日本。1965年,第一款日产机台诞生,这段时期机台内的奖品是各种小点心。抓奖机以毛绒玩具做奖品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半段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