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眼源泉大地,一幅金灿灿、绿油油的丰收图景扑面而来,处处都是“希望的田野”,释放着乡村振兴的新动能。 博山区源泉镇衔接乡村振兴项目围绕打造源泉镇“一红一绿”两张名片展开,在产业发展、环境整治、就业带动、人才培养、乡村治理等方面实施项目11个,主要项目,一是源泉镇北崮山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升改造项目,共二期,总投资2800万元,全面展示北崮山村发展改革成果,突出焦裕禄精神,实施北崮山乡村振兴样板村整治提升,项目涉及面积50余亩,依托村庄山水、道路、建筑实施立面整治、风貌恢复、景观打造,弘扬焦裕禄精神内核,开展党性教育、红色研学、农产品展销等。二是猕猴桃生态农业高标准示范园项目,共二期,总投资2608万元,在天津湾东村和天津湾西村核心片区流转100亩土地,建设博山猕猴桃生态农业高标准示范园,示范带动实现统一生产标准、物资供应、技术指导、产品销售,提升果品质量的稳定性。 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澎湃产业振兴新活力。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项目以源泉镇特色猕猴桃产业为基础,依托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、猕猴桃生态农业示范园区、数字农业3.0等产业项目,打造产储运销全产业链,推进种植技术优化、产业设备共享、市场推广统一,有效提升猕猴桃的质量和产量,保证猕猴桃的销量和农户的收益。依托猕猴桃做大做强大猕猴桃产业,围绕猕猴桃产业发展,全力服务源泉镇猕猴桃产业强镇建设,把猕猴桃行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作为培育源泉镇新产业、催生新业态的重要孵化器。 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释放组织振兴新动能。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新模式,加强以党建为统领,以产业就业为支撑,以帮扶服务为保障,着力打造样板村居,实现扩就业、保增收的目标,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。东崮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祥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,把土地资源重新利用起来。老百姓以土地入股合作社,由村上出资统一集中管理,年底根据个人占股比例参与分红。通过全面推行“一网三联·信用赋能”村级治理模式,推进干部与村组深度融合、党员与群众积分联动、积分与奖惩挂钩激励,让党组织强起来、党员带起来、群众动起来,真正形成党组织领导、党员积极带头、群众广泛参与的乡村治理共同体。 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增添文化振兴新优势。大力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各种活动,打造源泉镇乡村振兴红色样板。通过成立两大联村党委,由党建引领两大片区连片治理,加强片区内各村的交流,推进产业链条的整合和发展,最终打造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红色亮点镇。以“裕禄”精神传承为特色的农村基层治理红色范本基本成型,为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样本,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红色力量。创新养老助老服务模式,成立裕禄志愿服务队,打造崮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、北崮山长者食堂、天西村长者食堂。移风易俗更加深入开展,村规民约全部上墙、红白理事会成立并有效运行,形成良好文明风尚。 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构建生态振兴新格局。以循环农业、绿色、无公害农业为发展理念,通过减肥减药、节水灌溉、植保综合防治、严格生产及加工质量检测体系等技术措施,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及流通。同时实现节水节肥、集约利用土地,减少农业面源污染、对涵养水源、保持水土有积极作用。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、利用与保护,走可持续发展之路。依靠技术手段控制生产和消费中的资源能源流程,改造成资源—产品—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,承接第二产业的发展,发展观光旅游、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。结合环境卫生“大整治、大提升”攻坚行动、农村污水治理项目等进一步提升推进区内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配套,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。 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发动人才振兴新引擎。进一步提升猕猴桃产业发展质量,不断加强与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所、山东农业大学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,探索出一套猕猴桃标准化种植模式,以现有数字猕猴桃园区为依托,利用科研院校合作优势培育本土人才,对本土猕猴桃专业种植户进行培训,让其接触更专业的知识,结合自身丰富种植经验,以干代学、以学促干,培养更多既有专业性又经验丰富的本土人才。发挥职能部门优势,镇特色产业办公室大力开展“田间课堂”实践讲座,对猕猴桃种植统一培训,讲授塔形架、水肥一体化、农产品安全、绿色环保等生态农业管理模式,促进新动能转换。 源泉镇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推动乡村振兴作为头等大事,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之举,把衔接乡村振兴推进区项目作为重要抓手,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着力在巩固、拓展、衔接上下功夫、见实效、出成果,沃野千里谱写新华章。(张升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