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 秦国玲 通讯员 孙楠 铅笔、橡皮,勾勒、上色……在潍坊青州王坟镇兴龙农民画创作室,后黄马村农民画画家张子龙正在一笔一划,勾勒自己的新作品。张子龙自幼身体残疾,一直靠种地为生。近年来,青州市积极发展农民画产业,通过提供免费培训等多种方式,鼓励引导农民学习农民画,从事农民画创作,有绘画功底的张子龙抓住这一机会,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,并成立了工作室,收入大有改善。 “以前光靠种地种粮,一年就只有2000多块钱的收入,自从参加了市里的农民画培训,我画画越来越好,都能在村里教别人了,现在又有了自己的公司,钱袋子越来越鼓,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了!”谈起农民画,张子龙满脸自豪。 青州是中国农民画重要发源地之一。在青州,农民画已经成为拉长书画产业链、丰富农村文化、增加农民收入、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。 “我们正以市场为导向,积极探索农民画走向市场的路子,农民画产业发展水平日益提升,‘农民画 ’发展模式也带动了乡村的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。”据青州农民画协会会长杨立平介绍,目前青州市文联、农民画协会联合青州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,深入挖掘提升青州农民画的民俗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,共培训农民画作者18000人次,举办农民画展览300余场。 走进中国青州农民画画院,四处可见形象生动、色彩饱满的农民画,画师王倩像往常一样来到画室,忙着为自己的新作品上色。“这幅画叫《大山里的生态农场》,是我为了宣传美丽乡村建设,新农村生态种植喜获丰收准备的,你看这里是金黄色的谷子熟了,这里是红红的柿子……”王倩停下笔,向记者展示了一些画院开发的农民画衍生品,30余个品种一百多个花色的丝巾、背包、杯垫、瓷器等文创产品,让人目不暇接。 如今,农民画这项流传已久的传统绘画形式,不仅开拓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,也已经成为了乡村美化的新方式。农民画专业合作社、农民画公司和墙绘队伍的画师们,正用凝练的笔触、丰富饱满的色彩、鲜活的艺术元素,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牢牢筑起基层百姓的“精神文化阵地”。 整齐的瓦房,硕果累累的田园,洋溢着笑脸的农民,火热的劳动场景……在黄楼街道东沙营村里房前屋后的墙上,明亮鲜艳的色彩格外引人注目。“多画些劳动的场景、身边的故事,农民一看就知道是自己整天做的事,会让人倍感亲切。”这些画出自青州农民画非遗传承人马季青的墙绘团队之手,今年76岁的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,马季青告诉记者,每平方米70到100元钱,“画墙”这一项,每年能给他们带来三至五万元的收入。“现在别的村子啊景区啊都来找我们,远的时候还去安丘、临朐和东营的村里画过呢。”马季青说。 除了“农忙种田,农闲挣钱”,青州农民画还离开田野走向了世界。2015、2016和2018年,青州农民画画院在法国、美国和韩国举办了农民画展,表达直白、热情奔放的风格得到了国内外艺术界的广泛肯定,带去的作品被抢购一空。
|